姜海龙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,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(在读)。书法作品荣获“天下大同,魏碑故里”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、“丝绸之路”全国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、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、“琅琊刻石奖”书法作品展特等奖、“文心雕龙奖”山东省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、“神奇荔浦”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一等奖,国际道教论坛“雷迪森庄园奖” 道教经典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,第五届“商鼎杯”全国书法大展银奖、楚天智海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、墨舞中原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三等奖,“我们的中国梦”第二届“牡丹奖”山东省书法作品双年展优秀作品奖,“九七杯”首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书法篆刻大赛一等奖,庆祝建国65周年“世纪城杯”书法展优秀作品奖,山东省首届书法篆刻小品展提名奖等;入展中国(长沙)首届“欧阳询杯”全国书法展,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、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、铁人杯全国书法展、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展、第四届扇面书法展、首届“妈祖杯”书法作品展、首届“赵孟頫奖”书法作品展、全国第二届册页展、中华龙文化书法作品展、首届篆书展、第六届新人展、第五届教师书法展、“信德杯”个体私营(民营)企业书法展、第四、第六届永乐宫书法作品展等。
学书有感
从上小学开始,我的写字作业就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,那时候,我们有写字课,语文老师给上课,说实话,老师也不懂书法,只是让我们照着发的柳体学生字帖临写而已,谁写得像就在这个字的右下角画个红圈,算是表扬,我经常是满纸红圈圈。
从那时候开始就对写字有莫名的好感,后来上了师范,三笔字是基本功,才算真正知道什么是书法,才知道世界上不止有柳公权,还有颜真卿、王羲之,用了三年的苦功,每天都要拿出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来练习书法。从枕腕到悬腕,一步步走,一笔笔来,一个个写。我们学的还是柳体字,算是和小学时写的字接上了茬,认认真真、一丝不苟的照着字帖临习,未敢越雷池半步,虽然写得生涩、呆板,用了很多的无用功,但对笔法的训练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,我现在每天写十个小时的楷书,手指并不会觉得酸痛,我想可能就是当年练下的功夫。
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,开始教授书法课,现在想来,虽然我学的是美术专业,但与书法却有不解之缘,从毕业到现在二十年了,国画画的不多,书写却未尝闲过,但从骨子里我还是喜欢国画的,却又舍不下书法,人生苦短啊。
一边教一边学,毕业后我又临习了三年的柳体字,后来越来越觉得路变窄了,且又听人说练柳字没有前途,故而又转学颜真卿,后来又学欧阳询,先贤说要取法乎上,所以又对魏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《张猛龙碑》、《张黑女墓志》、《龙门二十品》等帖是案头的常客,到这我的楷书算是渐渐有了些起色,也有了些自己不太成熟、也并不明显的特色,后来为了增加楷书的营养,又学隶书,常见碑帖基本都写了几遍,为了写好落款又写行书,磕磕绊绊一直写成了今天的样子,一直以来,我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寓动于静,寓拙于巧的书风,但随着学书的深入,越来越发现距离自己想达到的目标还很远,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入首师大书法院学习,也算圆了多年的大学梦,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,视野的提升,我对自己的字又有了新的感悟,用如饥似渴来形容这半年多的学习过程,想来也不为过,盛世雅风的孙昊先生说过,我们学习书法其实是走在一条非常凶险的道路上,现在想来确有道理,但我无悔,且会一直走下去!